雅虎体育记者 Kevin O'Connor 近日披露,在 2025 年 2 月交易截止日前,凯文・杜兰特曾与凯尔特人、尼克斯产生过强烈的加盟意向。然而,这两支球队的实际操作却与流言形成鲜明对比:凯尔特人因薪资结构限制难以匹配交易,尼克斯则在谈判后期突然降温,最终导致杜兰特在今年 6 月被太阳队交易至火箭。
一、流言背后的双向试探
根据 O'Connor 的报道,杜兰特在交易截止日前明确表达了对绿军和尼克斯的兴趣,而尼克斯甚至向太阳提交了包含唐斯或 OG 阿努诺比的报价方案。这一动向并非偶然 —— 尼克斯自 2019 年错失杜兰特后,始终将其视为 “救赎目标”,而凯尔特人则希望通过杜兰特与塔图姆、布朗组成 “三巨头” 冲击总冠军。

但现实条件迅速浇灭了双方的热情。凯尔特人当时薪资空间极度紧张,若要引进杜兰特,需送出霍勒迪、波尔津吉斯等核心球员,这将直接削弱球队的卫冕竞争力。尼克斯虽有薪资灵活性,却在谈判后期因管理层更倾向于培养年轻球员而放弃追逐。
二、太阳队的战略博弈与最终抉择
太阳队在交易截止日前设定了严格的交易门槛:要求至少两名首发球员加一个首轮签。这一策略导致尼克斯的报价未能达标,而凯尔特人提出的三换三方案(霍勒迪 + 波尔津吉斯 + 豪泽换杜兰特 + 阿伦 + 戈达罗)也被太阳拒绝。最终,太阳选择在休赛期将杜兰特交易至火箭,换来杰伦・格林、狄龙・布鲁克斯及选秀权,这一交易既满足了杜兰特指定下家的要求,又为重建储备了年轻资产。
三、绿军与尼克斯的后续变局
值得玩味的是,绿军和尼克斯在交易截止日后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。凯尔特人在塔图姆跟腱断裂后迅速进入重建,先后送走霍勒迪、波尔津吉斯以节省 1.8 亿美元奢侈税,彻底退出争冠行列。尼克斯则在休赛期继续补强,签下布伦森后将重心转向培养年轻阵容,与杜兰特的流言渐行渐远。
bevictor伟德这一流言的最终走向,折射出 NBA 交易市场的复杂逻辑:球星的个人意愿、球队的薪资结构、管理层的战略定力,共同塑造了球员的命运轨迹。杜兰特最终加盟火箭,既是其个人选择的结果,也是太阳队在权衡利弊后最现实的方案。而绿军与尼克斯的态度变化,则为这场博弈增添了戏剧性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