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(安徽)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东梁山路8号 gargantuanundefined

项目展示

苏超点燃经济引擎:十三市竞逐消费新赛道

2025-06-28

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简称 “苏超”)正以足球为支点,撬动着全省经济格局的深层变革。这场由省长亲自揭幕的赛事,早已超越体育竞技范畴,成为激活内需、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的战略抓手。6 月 15 日第四轮比赛中,徐州与镇江的对决吸引 3.08 万观众入场,创下 2025 年单场观赛纪录,而端午赛期 9 万现场观众更是带动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文旅消费增长 14.63%,印证了 “足球经济” 的强大爆发力。

一、赛事热度背后的经济密码

苏超的火爆并非偶然。省政府在 6 月 13 日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明确提出,要以城市足球联赛为载体,推动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。这一战略在赛场上得到生动实践:南京至淮安、苏州至连云港的 “球迷专列” 开通,常州增设 “助威直通车”,南通博物馆免费开放,淮安 “欢乐龙虾宴” 卖出 3 万张门票并消耗 103 吨小龙虾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吸引力,更直接拉动了交通、餐饮、零售等消费链条。

从数据看,苏超已成为江苏 “稳增长” 的重要抓手。第四轮赛事期间,各主场城市通过 “低价门票 + 文旅套餐” 模式,成功将流量转化为消费力。例如,南京奥体中心周边商圈在比赛日的客流量较平日增长 40%,餐饮收入提升 25%。这种 “以赛促消” 的模式,正被江苏 13 市竞相复制。

苏超点燃经济引擎:十三市竞逐消费新赛道

二、城市竞合的产业新图景

苏超的 “赛点” 不仅体现在球场上,更映射到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。苏南与苏北的产业协同,在赛事中展现出独特张力:无锡江阴与泰州靖江共建的工业园区,2024 年 GDP 达 127.6 亿元;苏州与宿迁合作的苏宿工业园,累计引进投资超 800 亿元。这种 “南北双向奔赴” 的格局,与苏超赛场上的激烈角逐形成镜像 —— 表面是 13 市的竞争,内核却是错位发展、优势互补的产业版图。

bevictor伟德官网

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,南京的研发、苏州的制造、泰州的产业化能力,通过苏超的流量效应形成协同效应。赛事期间,三地联合推出 “医药健康主题游”,吸引长三角地区游客超 10 万人次,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长 18%。这种 “体育 + 产业” 的融合模式,正在重塑江苏经济的空间布局。

三、保级压力下的城市突围

积分榜上的争夺同样暗流涌动。截至 6 月 22 日,南京队与盐城队同积 10 分领跑,而常州队 4 战全败且一球未进,保级形势岌岌可危。这种分化背后,折射出城市资源禀赋的差异:南京、苏州等经济强市可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 “赛事 +” 生态,而常州等城市则需通过赛事倒逼产业转型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苏超引入的 “8 球熔断规则”,不仅保障了竞技公平性,更暗含经济考量 —— 避免弱队因悬殊比分丧失参赛积极性,确保每座城市都能在赛事中获得曝光机会。这种设计体现了江苏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深层逻辑:不让任何一个城市在 “经济赛点” 中掉队。

四、从流量盛宴到长效机制

苏超的成功,离不开政府与民间的双向奔赴。不同于职业联赛的商业化运作,苏超通过 “政府主导 + 市场化辅助” 模式,以极低票价(5-10 元)和高规格办赛吸引市民参与。这种 “公益属性优先” 的策略,使赛事迅速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,累计线上话题量已突破 50 亿次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的延伸:南通、淮安借势建立足球装备产业园,南京试点 “球迷消费积分” 打通体育与零售数据,赛事直接创造裁判、安保、场馆运营等岗位超 2000 个。这些举措正在构建可持续的 “足球经济生态”,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结语

当 “散装十三太保” 在绿茵场上拧成一股绳,江苏正以足球为媒介,书写着省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。苏超的 “赛点”,既是各城市竞逐消费新赛道的起点,更是检验区域治理能力的试金石。这场由体育撬动的经济变革,或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 “江苏方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