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(简称 “莫旗”)的校园里,曲棍球 —— 达斡尔语中的 “贝阔”,正成为草原少年追逐梦想的翅膀。这片被誉为 “中国曲棍球之乡” 的土地,凭借深厚的民族传统与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,让一根小小的球杆撬动了万千草原娃的未来。
一、文化基因里的 “贝阔” 传承
达斡尔族的曲棍球文化已延续千年,“贝阔” 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莫旗自 1976 年组建中国第一支现代曲棍球队以来,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培养体系。目前全旗 40 所学校组建了 79 支青少年曲棍球队,注册运动员超 1120 人,形成 “班班有球队、校校有联赛” 的浓厚氛围。在兴仁中学的训练场上,少年们挥杆如风,将达斡尔族 “坚韧、团结” 的精神融入每一次攻防中。
二、体教融合的成长新路径
莫旗将曲棍球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,每周固定课时让所有学生接触这项运动。同时成立 “双鹰班” 等精英梯队,由退役国手担任教练,采用 “赛训结合” 模式提升竞技水平。2015 年成立的莫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曲棍球专业,开创了全国中职教育先河,自编教材体系和大师工作室制度,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,又能通过高考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深造。数据显示,2018 年以来,莫旗向内蒙古队输送 49 人次,2 人入选国家队,5 人进入国家软式曲棍球队,成为名副其实的 “人才摇篮”。
三、赛场内外的蜕变与荣耀
曲棍球带给草原娃的不仅是奖牌。曾经内向的李佳俊,通过训练成长为球队核心,自信与协作能力显著提升。在自治区赛事中,莫旗青少年队长期包揽冠亚军,2024 年亚洲冠军杯赛上,中国队 7 名队员和 1 名教练来自莫旗,助力队伍斩获亚军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国际曲联主席马戴亚布亲自为莫旗颁发 “曲棍球名城” 牌匾,盛赞这里是 “曲棍球真正的家”。
bevictor伟德官网入口四、未来蓝图:从摇篮到枢纽
为进一步提升发展动能,莫旗计划 2025 年公开招聘 17 名专业教练,并持续完善 6 块标准场地、1 块室内馆的硬件设施。每年承办的国际邀请赛、全国锦标赛等赛事,不仅提升竞技水平,更带动了体育旅游产业。正如莫旗教育局副局长苗春英所说:“我们守护的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。” 从草原走向国际赛场,贝阔的故事仍在续写,而莫旗正以 “曲棍球名城” 的姿态,成为全球曲棍球发展的重要枢纽。
